黄粱一梦的故事

黄粱一梦的故事,黄粱一梦最早出自《枕中记》一书,讲述的是一个书生的故事。比喻短暂的,转眼就成空的荣华富贵或者其他美好的事物,以下分享黄粱一梦的故事。

黄粱一梦的故事1

唐朝时期,一个书生姓卢,字萃之,别人称之为卢生。

一年,他上京赶考,途中在邯郸的旅馆里投宿,遇到了一个叫吕翁的道士,并向他感慨人生的穷困潦倒。吕翁听后,从衣囊中取出一个枕头给卢生,说:“你晚上睡觉时就枕着这个枕头,保你做梦称心如意。”

这时已晚,店主人开始煮黄米饭。卢生便按着道士的说法开始睡觉,他很快睡着了。在睡梦中,他回到家中,几个月后,还娶了一个清河的崔氏女子为妻,妻子十分漂亮,钱也多了起来。卢生感到十分喜悦。不久他又中了进士,多次层层提拔,做了节度使,大破戎虏之兵,又提升为宰相做了十余年。

黄粱一梦的故事
  

他先后生了5个儿子,个个都做了官,取得了功名,后又有了十几个孙子,成为天下一大家族,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然而到了80多岁时,他得了重病,十分痛苦,眼看就要死了,突然惊醒,才知是一场梦。

这时,店主煮的黄米饭还未熟。卢生感到十分奇怪地说:“这难道是场梦?”吕翁听了便说:“人生的归向,不也是这样吗?”

黄粱一梦的故事2

成语名称:黄粱一梦

成语拼音:huáng liáng yī mèng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不能实现的梦想。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成语来源:宋·苏轼《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人事千头及万头,得时何喜失时忧。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

成语造句: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但李臣典亦如黄粱一梦,赐爵之恩,黄马褂、双眼花翎之荣。”

黄粱一梦的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位姓卢的穷书生,他就是黄粱一梦的主人公。有一天。他在邯郸一家旅馆里遇到了道士吕翁,卢生向这位道士大叹自己一生是如何穷困潦倒。

吕翁听后,便拿出一个枕头说:“你把它枕在头下,便可以一切如愿了。”这时,店里正在煮黄粱饭,而卢生由于一路旅途艰辛,非常疲惫,便糊里糊涂地倒在吕翁给他的枕头上睡着了。没多久,卢生便进入了梦乡。他梦见自己娶了一位年轻漂亮、善良温柔的崔姓女子为妻。

黄粱一梦的故事 第2张
  

崔氏是富家千金,但她贤淑能干,还帮助卢生顺利地踏上了仕途,并为他生了几个子女。后来,他的儿女们一个个长大了,每个人都生活得舒适优裕,而卢生也步步高升,一直做到宰相的`位置。又过了几年,他又有了孙子、外孙,便闲居在家当起了老太爷。

他舒舒服服地活到了八十多岁,才安然死去。当卢生从梦中醒来时,嘴边还露着一丝幸福的笑容。他睁开双眼一看,发现自己仍然住在旅店的小房间中,刚才的荣华富贵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店主人煮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煮熟。

黄字开头的成语

黄粱梦 黄狸黑狸 黄耳寄书 黄粱一梦 黄绢幼妇 黄粱美梦 黄羊任人 黄公好谦

包含有黄字的成语

黄粱美梦 黄绢幼妇 黄粱一梦 黄耳寄书 黄狸黑狸 黄粱梦 周瑜打黄 骊黄牝牡 螳螂捕蝉 梦熟黄粱

黄粱一梦的故事3

成语中“黄粱一梦”,典故出自唐代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对于这个“黄粱”,如今的注解多称是蒸小米饭,真是大谬。

《枕中记》是唐传奇中很有趣的一篇。参照其原文,说的是有钱的地主家公子小卢在小店午歇,来了邋遢的云游道士老吕,虽然话不投机,但老吕却把瓷枕借给了小卢睡觉,小卢从荣华富贵之梦醒来,所谓“黄粱”还在后厨的蒸锅里没出来呢。那么,“黄粱”究竟为何物,其实原著中说得已经很明白了,是“黍”。“黍”者,黄米也,非小米。黄米蒸熟之后可以做“黄糕”。

黄糕是将黄米面蒸熟后,以拳蘸凉水飞速揣后的产物,所以黄糕又叫“揣糕”。这个“揣”可是个技术活,目的是使烫手的黄糕变得筋道,更有光泽。揣好后的糕可以下热油炸,成为“炸糕”。但一般情况下,是将揣好的糕的表面抹一层麻油,佐以汤汁多的.熬菜或烩菜,直接食用。

黄粱一梦的故事 第3张
  

配黄糕的汤菜最好是茄子炖肉,或者是白菜炖肉,豆腐炖肉也可,前提是料切得要碎,熬得要烂。另外,还可以在蒸糕时把鸡蛋一并蒸熟,然后去壳用筷子拌碎,把酱油、香油、盐、味精、葱花等加少量开水调和成汁,与碎鸡蛋搅拌均匀,和蒸黄糕一起吃,此做法又称“揣糕熬菜”。

黄糕被当作口粮,据说起于黄帝时代,故而称黄糕,流传至今,历史悠久得很。黄糕蒸熟大约需要20分钟,再加上“飞水揣糕”、“熬菜”、“拌菜”等工序,没有半个多小时是完不成的。所以说,《枕中记》里的小卢大概小憩了半小时左右。至于把小米当“黄粱”,或许是以讹传讹,但归根到底,只能说旧时代的知识分子们大多五谷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