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原因

目的是为了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原因1

珍珠港事件起因

二战期间,日本与美国达成合作协议,接受美国对日本的物资援助,包括石油、钢铁以及飞机和坦克制造所需的机床等战略物资。

其中,在1937年和1939年,从美国获得的石油,分别占日本石油资源的80%和85%。

可以说,美国的资源供应战略完全掐在了日本的命脉上,一旦美国断绝石油等战略物资供应,日本想要侵略他国,飞机没油不能起飞,舰艇没油不能下海,就不能继续执行对他国进行的军事扩张了。

日本是一个岛国,对于资源的获取有着天然的“劣势”,短期内确实可以通过花大价钱从美国获得资源,但这以克扣日本国人的生活资金为代价。

当时,日本国内并不太平,日本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由于国家为了支撑战争消耗,一直在加大控制公共生活,使得日本人民越来越感受到深深的无助。

尤其是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开始,日本民众听信日本军队的妄言,三个月就能拿下中国,深信战争在几个月内就能以日本侵华胜利结束。

随着获胜的消息不断由中国传来,日本人民随之也逐渐陷入艰苦的生活中。

日本国内先是奢侈品消失了,很快食物也供不应求。

不久之后,由于战争带来的人力消耗,让日本的精壮男子都上了战场,农村留守的妇人老人和孩童,无法担任生产大量粮食的重任。

从1940年夏天开始,全日本最高级的餐厅竟然将大米和土豆端上了餐桌,作为高端食材。由于这种大米并不好吃,被当地人嘲笑,将大米比喻成“老鼠屎”。

1941年4月之后,日本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控制日本人民的饮食,后来甚至每人每天所能吃的饭,仅能提供约1400卡路里的能量(一个63kg的成年男性一天约需2400卡路里),使得日本人民苦不堪言。

很显然,日本长期国内亏空明显,国外继续进行侵略战争,已经没有能力筹集上亿的资金,用来支付美国的高价物资。

因此,日本只能通过战争获得资金和资源,实施侵略战争基本是以战养战。如果停下来,那么长达多年的侵略战争便毫无意义,也会使日本面临崩溃境地。

此时,日本制定了两个资源夺取策略:一是“北上”攻打苏联;二是“南下”攻占太平洋以及东南亚,从这两方面获得石油等战略资源。

日本非常了解自己现在面临的困境,也知道美国的国力强大和武器的先进,也考虑到现在的战略资源供应离不开美国,先不能与美国撕破脸,所以日本当时最好的选择就是“北上”攻打苏联,然后联合德国侵占整个苏联。

然而发生在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却让日本犹豫了,日本军部,突然觉得日军未必能打败苏联远东驻军,一旦战争胶着,日本国内情况必定恶化。

日本“南下”

所以日本为了继续自己的军事侵略计划和掠夺资源,只能选择“南下”。那么南下是先进攻东南亚,还是太平洋上的其他岛屿。

日本在经过分析后,认为要想称霸整个太平洋地区,就必须先占领珍珠港。

于是,日本制定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原因
  

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偷袭珍珠港?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对此早有准备。他赌徒般的性格和对美国的了解,足以制定出大胆的计划。

早在1941年初,山本五十六就在考虑偷袭珍珠港这一计划的可行性,先进行一番考察之后,才被上级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

山本五十六这个人本身很有能力,作为在与美国长期打交道的日本军官,山本对美国在工业和军事方面都非常了解,并且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都反对日本成为美国的敌人。

既然如此,后来山本五十六又为何忽然坚持日本对美国发动战争并一手制定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

难道山本五十六真的被赌徒性格影响,在战争中已经开始将美国不放在眼里了吗?

其实不然,如果读山本五十六的传记,就能发现这个人绝非鼠目寸光之辈,反而在军事上很有远见。

山本五十六所做的这场以“美国反扑”为赌注的赌约,其实是多方面促成的结果。

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并不是想向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宣战,获得胜利并不是最终目的。他也没有不将美国放在眼里,而是为了通过战争获得谈判的手段和筹码,让美国让步。

由此可见,山本五十六发起偷袭珍珠港事件是经过多方面深思熟路的,主要想改变日美在太平洋的军事力量的不平衡现状,提高日本的筹码,使日本能够达到与美媾和(gòu,交战国缔结和约,结束战争状态)的资格。

然而事实却与日本想的不同。

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日本出动了六艘航空母舰,351架飞机参与偷袭。

日本派遣第一批战机在凌晨时间1:30起飞,在黎明刚到来时,胜利传回国内。

第二批战机执行空袭任务后,日本军队圆满地完成了这次珍珠港的空袭任务,战机返航。

至此,日本蓄谋已久的偷袭珍珠港事件圆满成功。

一整天,日本广播协会(NHK)都在播放这个报道。此次袭击中,日本给美国在海军、空军的军事战备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美国的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被炸沉,停靠在珍珠港的飞机188架被损毁,周边的建筑、船只等都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约有2400多名美国人在这场偷袭中失去了生命,几千余人受了伤,美国举国震动。

日本在重伤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后,趁着美国尚来不及部署军队,开始在太平洋地区进行快速的侵略扩张,如威客岛、关岛、新加坡等地成为了日本的侵略战地。

甚至中南半岛几乎沦陷。

从日本主张的战略规划来看,日本也想效仿希特勒的闪电战术,通过迅速的军事扩张建立自己的太平洋大防御圈,再加上陆地力量,用来抵御美国的空中力量。

期间,日本的战略物资也因为对不同国家的军事侵略,而得到了补充。

可见,日本也预料到了美国会就珍珠港事件进行报复,所以在最短时间内做好了应战的准备。

美国在珍珠港被偷袭后,迅速对日本宣战,并开始在太平洋地区投入兵力,来抵御日军的侵略。与此同时,美国也派出空军队伍,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

袭击珍珠港事件发生四个月后,日本东京遭到了美国独立特敢死队的轰炸,美国将此前访日的“日美亲善纪念章”从东京扔了下去。

美军这次轰炸,虽然没有给日本带来很大的伤害,却极大地打击了日本的嚣张的气焰。

日本以为这次东京袭击就是美国的报复,没想到这才是美国对日本实行军事报复的开始。

由于日本偷袭珍珠港,为整个世界联合反法西斯战争拉开了序幕。

美国在与日本作战近两年后,开始扭转局势,盟军得以在太平洋地区击败日军。

1945年,德国投降后,盟军齐聚远东,希望日本投降,结果日本负隅顽抗,被生气的美国丢下两颗原子弹后,终于撑不住投降。

纵观日本在1941年时的选择,虽然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拉下水,加速了日本战败,但当时如果日本没有偷袭珍珠港,掠夺不到众多资源,那么日本将崩溃的更快,毕竟当时日本国内已经快要撑不住了。

所以说,偷袭珍珠港其实就是当时日本最好的选择。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原因2

日本袭击珍珠港

一、二战中的日本

说起二战中日本战败的原因,很多时候都离不开资源问题。没错,日本国土面积小,国内资源少是日本一直以来都面临的困境。

在日本最开始发动“侵华战争”之初,所宣传的“三个月灭亡中国”表面上是日本对其军事能力的自信,实际上也是日本无奈之下给自己定的“目标”。

因为在日本军部看来,如果三个月没能快速的灭亡中国,受本国国力的制约,日本将在侵华战争中失败。

而当时日本虽然占领东北以后获得了东北的煤炭、铁、铜等战略物资,但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主要都靠从美国进口。1937年这一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的物资就达到了过亿美元,仅仅石油、精炼油、废钢铁、原棉等四项就达到了1.4亿美元。

就单单石油这一项,日本所需要石油来自美国的份额就达到80%,到了1939年石油份额上升到了85%。

侵华日军

也就是说美国完全掌控着日本的资源命脉,一旦美国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日本的这个战争机器就会立马停运,那些飞机、大炮、舰船就是一堆没用的废铁。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随着战争的延续,日本国内的财政越发紧张。日本的军费支出也越来越多,1937年日本的经济预算为34亿日元,其中直接的军事费用就达到了43%。到了1938年,日本光军事预算达到了53亿日元。比日本1937年的总体经济预算还多。

当时的日本为了维持战争开支,只能增加税收和增加发行国债。

根据记载1938年日本“法人所得税约提高80%;个人所得税提高30%;继承税提高10%,并建立财产税,增收酒、烟间接税”。当时的日本已经开始实施战时物资管制。国家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危机。

为此日本能做的就只有扩大战争,加强对他国的掠夺,来获得资源和利益。当时的日本在中国就是通过“以战养战”来维持战争的。

此时的日本军队面临两个选择:一是陆军主导的“北上”进攻苏联,获得西伯利亚的油气资源;二是海军主导的“南下”东南亚地区,获得当地的橡胶与石油,但这势必会触碰美国的利益。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原因 第2张
  

二、诺门坎战役,日军彻底放弃北上战略

1939年冬天,日本陆军决定对远东地区的苏联军队发动试探性的攻击,双方在诺门坎地区发生了战争,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开始进攻苏联支持的蒙古人民共和国,而苏联政府依据《苏蒙互助协定》开始介入。

诺门坎战役中的苏联军队

6月18日,苏联名将朱可夫将军被任命为第57特别军军长,开始在诺门坎地区集结兵力对日作战。朱可夫组建了多兵种合成的第1集团军,配备了大量的坦克、飞机和重炮。

当时的苏军无论是装备还是火力都比日军强了好几个档次,在这场冲突中,苏军方面炮弹消耗达31000吨,而日军的物资总消耗还不到2000吨,战争完全就是一边倒的形势。战役的结果也是日军惨败。

日本精锐的关东军在苏俄铁拳之下毫无还手之力,日军第23师团的步兵、炮兵联队长全员战死,不算航空兵,确定战死少佐以上35人,而且日本战败后,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辞职,前线总指挥小松原道太郎剖腹自杀。

可以说日本陆军大批基层军官都死在了诺门坎。关东军的战败让日军本部认识到了一个事实,现在日本完全不是苏联人的对手。

再加上诺门坎战役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作为盟友的德国突然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不但让日本、德国东西夹击苏联的战略流产,而且苏德条约的签订让日本人感觉到了背叛。

于是日本决定不再挑衅苏联,和苏联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

诺门坎战役中苏联军队缴获的日军装备

至此,日本陆军“北上”的战略彻底失败。日本“北上”计划的失败后,想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日本只剩“南下”这一条路可走。

两年后,1941年7月24日,日本进攻了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日本的这一行为,严重触碰到了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当时刚刚摆脱经济危机的美国决定对日本进行制裁,要求日本从中国和越南撤军。

7月25日,美国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产,并且实施石油禁运。

三、美国制裁,日本决定偷袭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之前,由于美国的制裁,日本国内石油储备只够2年使用,也就是说,两年之后日本必定会在战争中失败。

当时的日本面临两选择:一、就此服软,臣服于美国,承认战争失败,从中国撤军。二、南下争夺太平洋地区,和美国撕破脸,继续进行战争。

首先,如果日本屈服于美国,承认战争失败从中国和越南撤军。日本国内肯定不会同意,日本国内的经济危机势必会让日本崩盘,其结果是任何人都没法承受的。

如果南下进攻太平洋地区,虽然势必会让日本面临美国的怒火,但日本却能获得维持战争用的资源,让日本短时间能避免战争失败,并且获得翻身的机会。

“珍珠港事件”策划者:山本五十六

也就是说,第一个选择,日本必定会战败,第二个选择,日本则有机会胜利,虽然机会很渺茫,但两者相害取其轻。所以日本决定进攻太平洋地区。

既然日本决定和美国在太平洋进行争霸,那必定要面对美国强大的太平洋舰队。当时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在制定战略计划的时候就说过,美国既然发动了经济制裁,那么随后必定会有军事行动。俗话说“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于是日本海军决定偷袭珍珠港,消灭美国舰队,为日本赢得先机。

四、珍珠港事件,让日本得以续命

其实,日本在发动侵略战争之初,其战败的结果就已经注定,日本军部的高官们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延缓那一天的到来。

1941年12月7日星期天,日本海军在大雾的掩护下,全程实行无线电静默,成功到达了珍珠港附近。日本海军六艘航母升起350多架战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部冲向毫无准备的美国舰队,当珍珠港守军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珍珠港就已经成为了一片火海。美国5艘战列舰重伤3艘,其他舰艇也伤了10多艘;损失188架飞机,291架不能起飞,6400多人伤亡。美国太平洋舰队受到重创。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和陆军对南太平洋诸岛发动了全面进攻。

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舰队势力受损的美国人,大半年的时间内都处于战略防御的状态,日本趁机占领了东南亚和太平洋西南部,势力一直扩张至印度洋。东南亚地区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让日本的战车再次开动起来,使日本短时间内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让日本军国主义续命长达五年。

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

五、总结

偷袭珍珠港事件,对当时的日本而言是极其正确的战略选择。日本军部高层山本五十六曾经在美国当过海军武官,所以他对美国的工业能力和战争潜力是有深刻认知的,他一生都极力反对与美国开战,但就当时日本所面临的情况看来,和美国开战是日本不得不做的事情。

世人眼中珍珠港事件是日本愚蠢的战略决策,但其在逻辑上有着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在已经决定对美开战这一大战略前提下,偷袭珍珠港,直击美国海军的“心脏”是极其正确的抉择。

而且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的确给美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美国远东军司令部司令麦克阿瑟,丢下菲律宾的部下“转进如风”,赴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

可以说日本发动的珍珠港事件,虽然现在看来是日本将美国拉入战争浑水之中的昏招,但当时的日本的确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万幸的是日本在东北因为技术原因和运气的原因没有发现大庆油田的存在,要不然日本整个战略就会出现第三种选择,整个二战的结果谁知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特约作者:福尔摩小登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原因3

1941年12月7日,350余架日本飞机向美国的珍珠港军事基地,发起了两轮猛烈进攻,短短两个小时内,美军损失惨重,珍珠港成为一片焦土,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随后,美国向日本宣战,正式参与二战。后来的结果被大家所熟知,最终日本的广岛、长崎两座城市,被美国投下了原子弹,日本被迫投降。

在偷袭珍珠港前夕,日本的工业产值不到90亿美元,而美国的工业产值则是日本的20余倍,高达2000多亿美元。

发动战争所需的钢铁产能与石油储备,两国更是有天壤之别:美国的钢铁产量3300万吨,是日本本土的16倍。

至于石油储备,日本岛国几乎没有石油,1934年推出的.《石油工业法》、1937年推出的《合成油法案》都效果不佳,没有改变日本缺油的现状。当时日本的石油基本从美国进口。

在发动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军部就对两国的实力做过极为细致的分析,日本天皇也深知与美国开战几乎没有胜算,但最后还是在偷袭珍珠港的计划上签了字。

因为当时的日本已经别无选择。

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没有整块陆地的战略纵深,能源极度匮乏。

就是在偷袭珍珠港的70年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日本的能源自给率依然低到难以置信,石油0.3%、煤炭0.7%、天然气2.6%,就更别提当年了。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远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因为耗费了大量的能源。最后一算账,发现折腾来折腾去,掠夺的好处基本都交给美国换能源了,这场仗算是白打了。

如果就此停战,日本高层无法向自己的民众解释,最重要的是无法缓解国内能源匮乏的局势。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原因 第3张
  

因此,日本只得错上加错,扩大战国,将目光瞄向了实力较弱、资源相对丰富的东南亚国家。不过,东南亚国家不仅被日本垂涎,美国也早已捷足先登,协管了菲律宾。日本出兵东南亚很快就触及了美国的利益。

在日本控制金兰湾的第二天,美国就开始对日本全面经济制裁,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所有存款,导致两国外交直达冰点。

不但如此,美国还断掉了对日贸易。1937年美国对日出口总值为2.89亿美元。其中石油、废钢、原棉、精炼油四项就占比50%,这一弄,日本的战争工业将全面停滞,会用极快的速度输掉所有的对外战争。

所以,日本极高频率地与美国进行了贸易谈判,但没有丝毫成效,这一点也惹怒了日本高层,怒气让他们没有正确判断实力上的巨大差距。

同时,日本安定了“后院”。诺门罕战役之后,在1941年4月,日本与苏联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苏联可以全身心投入欧洲战场,日本不担心远东地区来自苏联的致命一击。

后方的安定,也让日本高层有信心与美国一战。

而之所以选择偷袭珍珠港,则比较好理解。

偷袭是因为日本海军无法与太平洋舰队一战,当然要偷袭。而之所以选择珍珠港,则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美国本土距离远,军事力量过于强大,即使是偷袭,也会被瞬间教做人;二是珍珠港军事基地作为美军太平洋舰队总部所在地,是美国在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军事保障。一旦这里受到重创,则日本在东南亚的扩张,短时间内不会遭到美军势力的反扑。

因此,综上各个因素,日本发动了震惊全世界的偷袭珍珠港事件,也为自己的覆灭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