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及寓意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及寓意,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来自《晏子春秋》,意思是用计谋杀人。以下详细介绍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及寓意。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及寓意1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展现了晏子的智慧和智慧。你想知道晏子是怎么杀三士的吗?来看看这个故事吧!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梗概春秋时期,齐景公账下有三位将军自豪。严子建议齐景公尽快消除灾难。严子设立了一个局,邀请了三名勇士,说他们应该奖励他们三两颗珍贵的桃子,这样三位勇士就可以拿一颗桃子而不是功劳。

结果,三位勇士互相竞争。最后,他们的丑陋被揭露,他们感到羞愧和愤怒。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春秋时期,齐景公账下有三位将军: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及寓意
  

他们有着辉煌的成就,但他们也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为了避免将来可能造成的灾难,燕子建议齐景公尽快消除灾难。燕子设立了一个局:让齐景公邀请三名勇士奖励他们三两颗珍贵的桃子;三个人不能平分两颗桃子,燕子提出了协调措施——三个人比信用更多,信用可以拿一颗桃子。

公孙和田开疆都先报了自己的功绩,分别拿了一个桃子。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做出了更大的'贡献,愤怒地拔剑指责前两个;公孙接和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告自己的功劳后,自觉不如,羞愧地让桃子自杀。尽管如此,古冶子还是为之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于是拔剑自杀——就这样,三个威胁只靠两颗桃子去掉。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及寓意2

春秋时,晏子对齐景公说:“那三位得尽早除掉,不然以后会危害到国家啊!”齐景公点头又摇头说:“有道理,但是……”

但是什么?齐景公忌惮什么呢?

这三个人,可不简单,这是齐景公手下的三个勇士。

公孙接:空手抓野猪,跟猛虎搏斗,够不够勇?

田开疆:战场屡次退敌,战功赫赫,够不够勇?

古冶子:一人一剑,入黄河,逆流百步,顺流九里,杀巨鼋,够不够勇?

如此勇士,自然是国家之福啊!但是,这三个勇士却也有问题,问题是他们虽然功劳很大,但是,却不把晏子放在眼里,这引来了晏子的忌恨,所以,晏子在齐景公跟前说他们的坏话:“这三位有勇而无礼,等国家需要他们上战场杀敌的时候,能指望吗?还不如趁早除掉,省得以后给国家带来危害。”

说实话,年轻时读这段故事,觉得晏子是对的,现在读,感觉这真是对勇士的揣测和侮辱啊!包括齐景公的反应,一样的问题。

齐景公怎么说的?齐景公说:“他们三人勇猛无比,杀死他们三个中的任何一个都很难,更别说一起杀死三个了。”

齐景公的担心是什么?杀一个不易,就算杀掉了,另外两个就会提高警惕,甚至会搞事,这就是引火烧身了,如果没有万全之策,坚决是不能动这三个人的。

晏子的主意马上就来了,他既然给领导提出来这个问题,恐怕是心里早就琢磨着搞掉这三个人了。

不得不说,晏子这小心思,能在齐国历经三位君主,50多年官场不倒翁,受到三任君主的重用,阳谋阴谋绝对是一把好手。

这天,齐景公召见三个勇士,齐景公让人端出来两个桃子给三位勇士,对他们说:这是外国使者进贡来的'桃子,可惜就两个。你们按照自己的功劳和本领,觉得自己够格,就拿一个桃子。

人多桃少,咋办?那只能说出来理由,让别人服气了。

第一个勇士公孙接说:“我是一个勇武的人,空手捉野猪,跟猛虎搏斗,这个水平应该可以吃一个桃子了吧。”

说完,就伸手拿来一个桃子。

田开疆一看,只剩一下桃子了,马上说:“我冲锋陷阵,多次打退敌人,立功无数,难道还不配吃一个桃子吗?”见无人说话,他也拿了一个桃子在手上。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及寓意 第2张
  

古冶子一看,一个桃子也没有了,非常生气,振振有词地说:“我随主公在渡河的时候,遇到一只巨鼋把主公的马衔住拖入滔滔河水中,我跳到河中,水底潜行杀死了巨鼋,左手拖住马尾,右手抓住鼋头,从水里跳出来,河边看到的人,都把我当成河神了。我有如此功劳,今天居然连一个桃子都不配吃。你们还不把桃子放回来?”说着竟拔剑而起。

公孙接和田开疆听了之后,感到非常惭愧:“你说得对,我们二人的勇武和功劳都没法跟你比,却还舔着脸跟你争桃子吃,真是太丢人了,以后没脸见人了!只能用死来洗刷自己的羞愧了。”说完两个人把桃子放回去,齐刷刷地拔剑自杀。

公冶子一看:“因为我一番话,死了两个勇士,我一个人还活着,这是不仁;我为了区区桃子,吹捧自己又踩低他人,这是不义;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还不敢死,这是无勇。”一番话说完,他羞愤地自杀了。

【子霄读史感悟】

二桃杀三士,晏子可以说有大功!只用两个桃子,轻松地杀死了三个有功的勇士。有人说“二桃杀三士”是千古阳谋,其实,咱们再想想,这里面又何尝没有阴谋呢。

咱们先说说,这个阳谋能破吗?自然可以破,有人谦让一下不就破了嘛,或者大家分一分,也就破了。

之所以不能破,说明晏子对这三个勇士是仔细分析过的。至少有这么几个特点:一、争强好胜,好大喜功;二、勇而无谋,心眼比较实在;三、有自知之明,有羞耻心。

正是因为有这些特点,这个阳谋才实在无法破,换三个人,这阳谋根本就随手可破了,比如说,你上前把桃子砸烂了:咱们哥三个没必要为了两个烂桃子伤了和气……;比如说,碰上心眼多的,就知道国君这是没好心,还能上当吗?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及寓意 第3张
  

再想一想,晏子这个阳谋靠得住脚吗?

一、这三个勇士除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犯过错吗?没有,一个杀野兽,造福百姓,一个战功赫赫,有功国家,一个救过国君,他们三个该死吗?

二、三个勇士对国君是忠心的,至少没有晏子说得那么嚣张跋扈,不然为了两个桃子就可以让他们如此对待?放在一般人身上,你给我俩破桃子想让我们当猴耍,你看不起谁呢?所以说,三个勇士是有荣誉感的,对国君至少不是敌对的态度。

三、晏子为什么要请国君诛杀三个勇士?根由是三个勇士见了晏子没有打招呼,没有礼貌,让晏子觉得他们三个目中无人。说白了,晏子看不起这三个没脑子的武夫,偏偏这三个勇士还不爱搭理晏子。所以说,晏子这个阳谋背后也充满了个人私怨。至于说三个人对国家有危害,那是有罪推断,这就是舌头的力量啊,又何尝没有排除异己的心思呢!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及寓意3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甚至对晏子也不够尊敬。

晏子到齐景公时已经是三朝元老,在齐国地位极高,他眼见这三员大将日渐骄横,担心如果他们势力越来越大,将来出什么祸患就不好了。于是,晏子拜见齐景公,把心里想法说出来,齐景公虽然觉得除去三位勇将未免可惜,可是晏子的话也有道理,而且晏子那时太有权威了,齐景公也不好驳人家的面子,只得应允。

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

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下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事情变成这样,古冶子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

“二桃杀三士”这个故事虽有一些经不起推敲的细节让人感觉有些不合理之处,但,从“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中,还是至少可以悟出三个道理: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及寓意 第4张
  

第一个道理:作为一把手,一定不要干“自毁长城”的.蠢事。

故事中的齐景公身为一把手,却放纵晏子这个心腹之臣用计策杀死三员大将,这三员大将既然战功彪炳,应是一代名将,属于国家栋梁之才。这三员大将或许的确有恃功而骄的行为,但从他们的死来看,他们颇有古君子之风,并不是那种真正狼子野心、可能会弑君窃国的奸邪之人,相反,他们识大体、明大义之人。

倘若真的有弑君窃国的野心,他们必然不会落入晏子的计谋,更不会如此轻易自杀。由此来看,这三员大将实为栋梁之才,之前之所以会恃功而骄,估计还是齐景公这个国君的问题,如果齐景公对这三员大将及时加强监管、警示,或许他们会及时纠正骄横的毛病,但遗憾的是,齐景公听任晏子使计杀了他们,这实在就是干了件“自毁长城”的蠢事啊!

第二个道理:做人要低调,骄横生祸端。

故事中这三员大将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祸端的根源还是由于他们自认为战功彪炳,因此恃功而骄,在常人面前骄横倒也还罢了,偏偏对晏子这样的三朝元老也不是很尊敬,估计对齐景公这位国君也有骄横之举。由此,让晏子对他们产生联想和猜忌,认为再发展下去,他们必会倚仗权势生出事端,乃至于极有可能弑君窃国。

晏子以此为由游说齐景公,一国之君最忌讳的就是叛逆、谋反之臣,所以,齐景公即便是认为这三员大将还没有谋反篡逆之心,罪不至死,内心有不舍,但还是听从了晏子的建议。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三员大将落得自杀的下场,实在是他们自己咎由自取。这个道理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挺有警示意义,做事宜高调,做人宜低调,倘若做人高调、骄横跋扈,自然容易树敌,以致生出祸端。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及寓意 第5张
  

第三个道理:要看淡浮名,不可为浮名所累。

故事中这三员大将为何会掉入晏子设计的陷阱之中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把自己的身外浮名看得比自己性命还重要,三人都认为自己居功至伟,应是排名第一,有权利享用代表权威、地位和名望的君王赏赐之物。为了这些虚幻的浮名,三人争相拼抢,瞬间矛盾爆发,以致最终纷纷羞愧自杀身死。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也是不能看淡浮名,以致为浮名所累,做出一些得不偿失的事情。就像《飞狐外传》中的汤沛,苦心经营多年,才为他在江湖上赢得了“甘霖惠七省”的侠名,这是他毕生追求的理想。为了这“甘霖惠七省”的侠名,他广交朋友、仗义疏财,让他经济陷入困顿;他以人前道德楷模自居。

不做嫖妓纳妾之事,欲望长期得不到宣泄,终于憋到失控,借机逼奸袁紫衣的母亲银姑,被凤天南以此为把柄进行要挟,终于一步步滑向罪恶的深渊。最终以“假君子、真小人”的形象成为典型的反派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