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真的能读懂人心吗

学习心理学并不能洞察人心。

心理学真的能读懂人心吗1

心理学给人神秘的感觉,好像心理学专为探究人心而设立的。我们看访谈类节目,经常会有心理大咖坐镇点评,三言两语直指人心,好像真的能看透人心。其实,心理学不是神学,更不是摇卦算命的学科,它不能一眼看穿人心。那么,心理学好像又能看穿人心,那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样来解读心理学这门学科: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 社会 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 健康 、 社会 等发生关联。

心理学真的能读懂人心吗
  

所以,心理学特别是应用心理学确实是与人心理打交道的.。学习心理学有很多技巧来指导我们与人交流,从着装,行为举止中分析人的内心活动。从这个角度讲,心理学可以透彻人的内心也似乎说的过去。

心理学真的能读懂人心吗2

每年心理学毕业生那么多,如果她们每个人都能洞察人心,或许这已经会造成某种社会轰动了吧,事实上学习了心理学仍然无法真的洞察人心,但是却能够更加愿意去耐心了解别人了解自己,这种爱了解的过程其实才是心理学所赋予我们的工具和初心。

心理学仅仅是一门学科,心理学并不是读心术,即使将来会有某种仪器来识别人的意识,那也是科技所带来的双刃剑,目前来看如果想要了解人的内心,就需要进行平等了解和交流。

学习心理学并不能洞察人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而且人心也是多变和浮动的,因为后天经历的不断重组,部分永远都是小于整体的。整体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是不那么容易被完全琢磨透彻。

心理学真的能读懂人心吗 第2张
  

每个人学习心理学的目的都不一样,可能是感兴趣,也可能是爱研究,或许是自己的经历中有伤痛想要自我救赎,也或者就是想从事这个专业的职业。无论是处于那种目的,总体都是想让我们过得更好,更轻松,遇到事情能够合理的.对待。我常常想说,先把自己的心看透了,再去洞察别人的人心吧,因为了解自己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心理学真的能读懂人心吗3

心理学怎样看透人心(心理学怎样看透人心,读心术)

但有两种思维阻碍了我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一种是过度自信,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过度自信是根植于人类最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特征,它是由三个盲点导致的,一个是认知盲点、情感盲点和行动盲点。

而以自我为中心,随着现在移动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心理特征越来越普遍,而且逐渐演变为自恋甚至自负的心理,从而也进一步导致了我们无法正确认识自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以自我为中心的种种表现。

在了解自我认知之前,让我们来看看自我认知的发展过程。尽管每个人都具有或多或少的认知能力,但我们都一定承认,认知能力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小习得的。从刚生下来的时候,只要我们一啼哭,我们的需求总会得到满足,我们会认为,这个世界是因我们而存在的,全世界都应该围着我们转。

心理学真的能读懂人心吗 第3张
  

而当我们2岁多的时候,我们能自己站立起来,在镜子中看到自己,我们开始明白,镜子中的那个人就是自己,我们不是整个世界,只是生活在世界上的很多人之一,这个时候,我们会感到有点失望,随之而来会产生一些不安的情绪,比如嫉妒、难堪等等。

我们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但认为意识的成长是缓慢的,研究发现,在青少年时期,孩子评价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时,会远远好于老师们对他们的评价。

而进入青春期,懵懂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我们开始尝试以别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可以体验到一种更加均衡的自我,很快我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拥有一些不那么理想的性格特征,于是我们开始耗费大量的时间来琢磨别人眼中的自己。我们的两个角度的自我认知开始出现矛盾和冲突,这个时期的我们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暴躁和冲动。

到20岁左右时,理性的大脑逐渐发育完全,理性的力量开始影响我们的情绪,相互矛盾的自我认知,开始逐渐形成统一,我们开始理解和接受自己的个性、价值和信仰。但我们的自我认知依然是不准确的,更准确地说,我们依然是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这个世界。

我们来看看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第一个实验,你找一个你的好朋友过来,再找一首你们两个人都非常熟悉的歌曲,比如《歌唱祖国》。

你用手指在桌子上击打出《歌唱祖国》的节拍,你可以猜一下,你的朋友有多大的概率能听出来,你所击打的节拍究竟是哪首歌曲?在实验之前调查,人们会认为自己的朋友有超过80%的概率能听出来,而真实的结果呢?是0%。没有任何人,能听出你击打的'这个节拍究竟对应什么样的歌曲。我们以为别人了解自己,而实际上大概率不是。

第二个实验:假设我给你一件颜色特别奇怪的T恤穿在身上,比如说上面大红,下面大绿,然后让你到一群人里面去走一圈。你认为,会有多少人会注意到你穿了一件颜色奇怪的 T 恤呢?实验表明,人们认为会有超过50%的人注意到自己穿着奇怪的衣服,而真实的结果是,只有不到20%的人会注意到你这件衣服。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聚光灯效应”,也就是说无论在哪儿,你都会认为聚光灯是永远打在你自己身上的。你认为你就是世界的中心,而实际上并不是。很多情况下,我们也会天真地以为,我们的观点也必然是别人的观点,这就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

其实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其实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并深深地植入了我们的思维模式中,很难改变,如果你找来一个两岁的小孩,在一张卡片的一面画上一只小鸟,在卡片的另外一面画上一辆卡车。你坐在这个两岁小朋友的对面,你给他看这两幅图,确信他知道卡片的一面是小鸟、另一面是卡车。

心理学真的能读懂人心吗 第4张
  

当你把小鸟的这一面对着这个小朋友,他会告诉你,他看见了小鸟。但有趣的是,当你问他“我看见的是什么”的时候,这个小朋友会告诉你,你看见的也是只小鸟。虽然你坐在他的对面,你看见的是一辆卡车,但是对这个两岁的小孩来讲,他认为自己看见的这个世界,也就是你看见的世界。他看见了小鸟,所以说你也应该看见小鸟,这就是小孩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导致的。

你可能觉得小孩的思维并不成熟,但其实在成年人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有非常严重,而且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这种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糟糕。

因为网络时代,让我们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展示自己,而自拍就是一种方式。看看我们朋友圈和社交媒体中,那些天天晒自拍照、沉迷于各种修图、美图的人就知道,在他们眼里,这是一种自我展示的方式,但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厌恶。

而且有调查显示,在我们使用社交工具沟通时,80%的时间是在谈论与自己相关的话题,而只有20%的时间才没有关注自己。互联网和网络技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让我们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让我们在“自我为中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