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芦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漏芦的功效与作用

漏芦在国内不同的地区称呼不同,除了漏芦还包括鬼油麻、野兰、狼头花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特征是根状茎粗厚。漏芦的主要生长地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中等地区,主产于河北、山西、辽宁等省。漏芦闻起来带有一丝香气,吃起来会有一丝苦味,可入药,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漏芦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漏芦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漏芦苦寒泄降,而有清热解毒之功效,适宜于热毒亢盛,痈疽发背,痄腮,热痢,目赤等症。

通经下乳——漏芦味苦降泄,有通经下乳之功效,为产后乳汁不通常用药,治疗乳络壅滞,乳汁不下,乳房胀痛,欲作乳痈者,常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药同用;若为气血亏虚,乳少清稀者,当配伍黄芪,鹿角胶等同用。

消肿排脓——《本经逢原》:“漏芦,《本经》治热毒恶疮,下乳汁,以其能利窍也。为消毒排脓杀虫要药。盖成能软坚,寒能解毒,故服之必大便作泻,使邪从下而出也。”可用于治乳痈,瘰疬,恶疮等疾。

通筋脉——漏芦多用于由风寒湿邪留滞经络,阻痹血所引起,肢体骨节疼痛,屈伸不利,痛有定处,或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舌苔白腻,脉濡缓。

凉血止血——本品苦能下泄,寒能清热凉血,故可用于治尿血、衄血、痔疮出血等症。

漏芦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漏芦的功效与作用

漏芦的营养价值

漏芦含β-蜕皮甾酮等脱皮甾酮类化合物、挥发油/脂溶性成分、卡多帕亭、异卡多帕亭、漏芦甾酮、甘草苷等成分。

1.漏芦醇提物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

2.醇提物能显着抑制大鼠大脑线粒体和肝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

3.水浸剂对14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活性。

4.水煎剂能显着抑制大鼠、小鼠脑、肝、心、肾及血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

5.给高脂饲料喂兔及鹌鹑同时给漏芦水煎剂,能降低血胆固醇和过氧化脂质,提高前列环素、血栓素AF比值,减少白细胞在动脉壁的浸润,并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

漏芦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漏芦的功效与作用 第2张

漏芦的禁忌人群

1、漏芦苦寒泄降,容易耗伤正气,因此气虚、疮疡平塌者不宜使用。

2、漏芦有漏芦苦寒泄降、通络活血的作用,因此孕妇不宜使用。

3、婴幼儿慎服。婴幼儿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漏芦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漏芦的功效与作用 第3张

漏芦的用法用量

1.催乳。鸡蛋100克.漏芦10克。将漏芦洗净,放入锅中.加一大碗清水,煮熬15分钟后,去掉药渣,烧开后.打入鸡蛋即成。本食疗方具有催乳的功效。

2.产后乳汁不下。猪蹄1只,通草3克,漏芦10克.粳米100克,葱白、味精、精盐各适量。通草.漏芦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熬煮,至汁浓.去渣取汁。锅置火上,放入猪蹄、药汁、粳米.葱白,加清水适量煮至肉烂熟,加入味精、精盐调味即可食用。此粥具有通乳汁、利血脉的作用。适于产后无奶、乳汁不通者食用。

《中国药典》

【拼音名】Lòu Lú

【英文名】RADIX RHAPONTICI

【别名】狼头花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 (L.)DC.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或扁片块状,多扭曲,长短不一,直径1~2.5cm。表面暗棕色、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具纵沟及菱形的网状裂隙。外层易剥落,根头部膨大,有残茎及鳞片状叶基,顶端有灰白色绒毛。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黄色,有裂隙,中心有的呈星状裂隙,灰黑色或棕黑色。气特异,味微苦。

【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漏芦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丁酮(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味】苦,寒。

【归经】归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

【用法用量】5~9g。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1)对于疮痈初起红肿热痛,常与连翘、大黄等配合应用;对于乳房红肿疼痛欲成痈肿者,常与瓜蒌、蒲公英、贝母等配合应用。本品且能通乳汁,与通草、王不留行等配伍,又可用于乳汁不下。又可用于各种肿瘤。如用于肝肿瘤,常与半枝莲、半边莲、石见穿等配合应用。

漏芦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漏芦的功效与作用 第4张

【化学成份】祁州漏芦根含挥发油。新疆蓝刺头果实含蓝刺头扔碱,种子含蓝刺头碱及蓝刺头宁碱。

【药理作用】新疆蓝刺头: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蓝刺头碱的作用与士的宁相似,小剂量对动物表现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引起痉挛,以后出现全身抑制,对巴比妥引起的小鼠睡眠有苏醒作用,并能兴奋神经肌肉装置,促进周围神经的恢复过程。临床上可治疗各种不全麻痹症及由于末梢或中枢性运动神经原传导障碍之瘫痪,对全身性衰弱基础上的血管性营养不良的病人有强壮作用。对实验性创伤性麻痹亦有治疗作用。②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蓝刺头碱对麻醉猫可引起血压下降,心收缩力增强,对离体蛙心可使心收缩张力上升,收缩幅度减弱,高浓度可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对离体兔耳表现血管扩张。国外将其果子用于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作为强心剂。③其他蓝刺头碱可使猫离体肠管张力增加,对兔离体肠管则抑制。其致痉作用较士的宁弱,提高反射活动的剂量(3~6毫克/公斤)与致死量(600~650毫克/公斤)相差很大,毒性较低。

【炮制】拣净杂质,去毛,洗净,润透,切片晒干。《雷公炮炙论》:"凡使漏芦,细锉,拌生甘草相对蒸,从巳至申,去甘草净拣用。"

【性味】苦咸,寒。①《本经》:"味苦咸,寒。"②《别录》:"大寒,无毒。’③《本草正》:"味微咸,性寒,有小毒。"

【归经】入胃、大肠经。①李杲:"手、足阳明。"②《木草从新》:"入胃、大肠,通肺、小肠。"③《玉楸药解》:"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下乳,通筋脉。治痈疽发背,乳房肿痛。乳汁不通,瘰疬恶疮,湿痹筋脉拘牵,骨节疼痛,热毒血痢,痔疮出血。①《本经》:"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②《别录》:"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③陶弘景:"疗诸瘘疥。"④《药性论t》:"治身上热毒风生恶疮,皮肌瘙痒瘾疹。"⑤《本草拾遗》:"杀虫,洗疮疥用之。"⑥《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通小肠,(治)泄精,尿血,风赤眼,乳痈,发背,瘰疬,肠风,排脓,补血,治扑损,续筋骨,敷金疮,止血长肉,通经脉。"⑦《山西中药志》:"清热凉血,治热毒血痢,鼻衄,血痔,温疫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漏芦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漏芦的功效与作用 第5张

【注意】气虚、疮疡平塌不起及孕妇忌服。①《日华子本草》:"连翘为使。"②《本草经疏》:"疮疡阴症,平塌不起发者,非所宜投。妊娠禁用。"③《得配本草》:"气虚者禁用。"

【附方】①治疽作二日后,退毒下脓:黄芪(生用)、连翘各一两,大黄一分(微炒),漏芦一两(有白茸者),甘草半两(生用),沉香一两。上为末,姜、枣汤调下。(《集验背疽方》漏芦汤)②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乳内胀痛,留蓄邪毒,或作痈肿:漏芦二两半,瓜蒌十个(急火烧焦存性),蛇蜕十条(炙)。上为细散,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不拘时,良久吃热羹汤助之。(《局方》漏芦散)③治瘰疬,排脓、止痛、生肌:漏芦、连翘、紫花地丁、贝母、金银花,甘草、夏枯草各等分。水煎服。(《本草汇言》)④治皮肤瘙痒,阴疹,风毒,疮疥:漏芦、荆芥、白鲜皮、浮萍、牛膝、当归、蕲蛇,枸杞子各一两,甘草六钱,苦参二两。浸酒蒸饮。(《本草汇言》)⑤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一钱,漏芦一钱半,牛蒡子四分,甘草五分。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⑥治历节风,筋脉拘挛,骨节疼痛:漏芦半两(去芦头,麸炒),地龙(去土,炒)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末。先用生姜二两取汁,蜜二两,同煎三、五沸,入好酒五合,以瓷器盛。每用七分盏调药末一钱半匕,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古圣散)⑦治小儿无辜疳痢,羸弱,不欲饮食,及腹内虫动作,多吐清水:漏芦二两,猪肝一两(煿干),楮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弹子大。每服以温水研一九,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圣惠方》漏芦丸)⑧治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诸疾:漏芦(去芦头)一两,艾叶(去梗炒)四两。上二味,捣罗为末,用米醋三升,入药末一半,先熬成膏,后入余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食前服。(《圣济总录》漏芦丸)⑨治室女月术不调:漏芦(去芦头)、当归(切,焙)、红花子、枳壳(去瓤,麸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参各半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漏芦汤)⑩治白秃:五月收漏芦草,烧作灰,膏和使涂之,先用盐汤洗。乃敷。(《补缺肘后方》)

【各家论述】①《纲目》:"漏芦,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故东垣以为手,足阳明药,而古方治痈疽发背,以漏芦汤为首称也。庞安常《伤寒论》治痈疽及预解时行痘疹热,用漏芦叶,云无则以山栀子代之,亦取其寒能解热,盖不知其能入阳明之故也。"②《本草经疏》:"漏芦,苦能下泄,咸能软坚,寒能除热,寒而通利之药也。故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③《本经逢原》:"漏芦,《本经》治热毒恶疮,下乳汁,以其能利窍也,为消毒排脓杀虫要药。盖咸能软坚,寒能解毒,故服之必大便作泻,使邪从下而出也。"④《本草求真》:"漏芦,遗精尿血能止,亦因毒解热除自止之意,非因漏芦寓有收涩之功也。"⑤《本经续疏》:"漏芦,《本经》谓其下乳汁,《别录》谓其止遗溺,旨实相反,何欤?夫溺以温化而通,乳以清纯而下。遗溺因乎热,乳不下亦因乎热,非有二也。惟其利水由于除热,是以能使不应行者归于应行,而应行者不得应行而不行,则漏芦者谓为疡证逐湿之剂可也。"⑥《本草正义》:"漏芦,滑利泄热,与王不留行功用最近,而寒苦直泄,尤其过之。苟非实热,不可轻用。不独耗阴,尤损正气。《日华》谓通小肠,治泄精溺血,肠风乳痈,排脓止痛,通经脉,皆惟实热之症,可以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