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男性找不到对象要转变择偶观 择偶观包括哪些方面

现在很多男性都出现了找不到对象的情况,有的因为三观不合而有的因为是因为别的原因,对此有人提出了找不到对象要转变择偶观的说法,这是怎么回事?择偶观包括哪些方面的?

委员:男性找不到对象要转变择偶观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称,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景坤表示,现有四年制大学学制下,大学生有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且无固定经济来源,结婚条件不成熟。他建议,大学本科阶段实行 4 年至 8 年弹性学制,能给予有结婚意愿的大学生学习和组建家庭的时间自由。

" 现在的年轻人读完大学、硕士和博士之后,年龄已偏大,要面临工作和婚恋双重压力。" 徐景坤表示,在不牺牲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建议缩减小学至高中学制,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法改成小学 5 年,初高中 5 年的十年制义务教育。

该建议引发大家的关注,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榜第一。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表示,在新型家庭文化中,除了传统的孝老敬亲代际的互相支持以外,我们特别要倡导性别平等,家庭成员是性别平等的,男性也应该参与到家庭育儿的过程中,家庭成员里面每个人都要分担他自己的责任。

贺丹称,在婚姻调查这方面,中国存在和日韩不同的情况," 暖男 " 在婚恋市场上有较高地位,相比日韩,中国男性更愿意承担家庭责任。我们希望看到,男性承担更多养育责任。

比如说很多男青年说找不到对象很发愁,其实也要转变观念了。以前可能大家觉得你是成功人士,你挣了很多钱,但是现在的女青年,她能够独立发展,职业发展得很好,她可能更需要有个暖男对她很体贴,能够共同承担责任。

委员:男性找不到对象要转变择偶观 择偶观包括哪些方面

择偶观包括哪些方面

择偶观是人们对选择配偶的看法和态度。古往今来,选择什么样的配偶,如何选择配偶,人们一直在寻求最佳模式。在传统社会,人们注重婚姻稳定,因而在择偶时往往都有家庭长辈、父母参与其中,还要有“媒”穿针引线;在近现代社会,则较注重婚姻质量,择偶成为当事人自己的事,主要由当事人之间权衡。可见,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择偶形式是存在差异的,因而人们的择偶观也不尽相同。

委员:男性找不到对象要转变择偶观 择偶观包括哪些方面 第2张

择偶观是什么意思

每个人都希望找到条件好的结婚对象,这种诉求是人之常情。人们在择偶时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尤其女性表现更加强烈,这都是可以理解。毕竟,人不是活在真空里,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高富帅永远都是女性们心中的理想对象,这是不争的事实。物质财富确实能够带来幸福,但是并非幸福的全部。很多女性只看到对方的经济地位,往往忽略了性格、人品等因素。特别是在虚荣心作用下,人们容易忘记了权衡,从而觉得嫁给有钱人就等于幸福。

说实话,婚姻并不是慈善机构,而是互补的地方。简单来说,你起码能够给对方带来快乐,人家才愿意给你花钱。有的女性觉得老公给她花钱是天经地义,而这种想法往往让对方产生讨厌。作为女性,只有她让丈夫喜欢以及带来幸福,才会加深感情。因此,要把婚姻维持下去,就要不断给对方带来效用。

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给自己正确地位。如果一个男性条件很一般,但是找到条件很好的女性,即使他们结婚了,幸福的概率不会高。条件差距太大了,话题自然就不会聊到一块了。要是妻子条件很好,而丈夫条件很一般,他们活动圈子就不会一样,慢慢地就会产生摩擦。面临妻子社会地位高高在上,丈夫肯定有压力,而这种压力就会转化成家庭矛盾。同样,丈夫社会地位过高,妻子地位过低,也会出问题的。如果丈夫是名校毕业的,而妻子初中学历都没有,并且不是那种学历低,水平高的那种人,那么他们一时感情冲动而结婚,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之前的效用将会越来越低,两个人距离会越来越远。

很多时候,人都有幻想心理,尤其女性更为严重。人们都喜欢高估自己,都觉得自己有资本找一个条件很好的婚恋对象,实际上可能是一种错觉而已。这些人在现实上碰壁之后,往往又喜欢骂人上天的不公。

有钱并不一定幸福,而是要其他变量如何组合,否则金钱的效用会被对冲掉。如果和一个性格不好的人生活在一起,需要很多钱都不一定抵消了这个成本。有一些男性择偶时,往往看重女性的外貌,忽略她个人性格和能力,这是非常不好的。如果性格不好的话,外貌带来的效用马上就被抵消了。

对于婚恋对象,不同层次的人,需求也不同。有的人不会关心别人,关心起来不会被关心者感到幸福。关心一个人,也是需要能力,否则不会让人家幸福。有的人虽然帮你说话,但是说出的话却不能产生正能量,甚至给你降分。举例说,她觉得自己丈夫很厉害,就和别人说她丈夫如何厉害,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

每个人都有自己偏好,所以应该根据自己实际去做出选择。只是有一些人喜欢跟风,尤其是虚荣心理作用下,从而在婚恋问题上影响了自己的幸福。

委员:男性找不到对象要转变择偶观 择偶观包括哪些方面 第3张

人的择偶观是如何形成的

1.第一阶段是门当户对的择配观,即人们通过“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选择家庭财产和门第相当的配偶;

2.第二阶段是异质互补的择偶观,这种择偶观强调当事人个人的品质和成就,强调当事人之间的“相互需求”和“相互补充”,而不重视当事人的家庭背景,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择偶问题上的反封建立场;

3.第三阶段是以爱情为基础的择偶观,这种择偶观强调以当事人双方相互深入了解,具有共同思想基础和互爱为前提,强调双方在精神上的相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