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沟通

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等。

如何与孩子沟通1

1、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在学会倾听孩子的同时,家长要学会向孩子倾诉。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

如果家长只一味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只喜欢吐苦水、寻求别人帮助却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帮助别人的人了。

2、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当孩子的玩具坏时,或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时,孩子会难过上好半天,如果家长认为:小孩嘛,很快就会忘记的。或者就只会一味和孩子说:“没关系的,要坚强点。

类似这样硬邦邦的安慰,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体会不到他的难过,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和你说,而是一个人憋在心里了。如果父母改成说:”我也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好嘛?“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如何与孩子沟通
  

3、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很多家长喜欢用训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孩子在家里没有玩伴,这会让孩子心里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敢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或对爸爸妈妈提出问题呢?

4、和孩子密切相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妈妈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父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如何与孩子沟通2

如何与高中孩子沟通?

1、理解在先。

即使孩子的想法或行为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些理解和宽容。然后再耐心地告诉孩子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以及自己反对这样做的原因。要杜绝简单地否定或以长辈的身份粗暴地压制孩子的做法。

2、减少指责。

简单而粗暴的指责会让孩子大失信心,并改变对自己的评价。父母应该变指责为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本质与发展趋势,引导孩子在反思中进步。

3、平等。

高中时期的学生在心理上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大人,不希望别人像对小孩子一样对待自己,尤其是父母。

父母首先要注意和孩子之间的平等地位,可以像对待朋友,或者同事的身份对待孩子,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和你站在同一个位置。

如何与孩子沟通 第2张
  

4、尊重。

同时尊重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个话题也是在谈论沟通时经常会说到的问题,很多父母都是听在耳朵里面,但是真正做到的确实少之又少,他们还不懂得尊重的真正的`含义。

其实尊重是很简单的事情,就是在做什么事情之前是和孩子相互商量着来,而不是直接用命令的语气领导孩子。并且给孩子自己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己的事情有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5、要真诚地交流。

不要把自己总摆在家长的位置上,要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交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

谈话时,最好开诚布公,把最真实的想法、情况当面说出来,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不要旁敲侧击或避重就轻否则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6、把握好时机和态度。

如果遇到一些比较敏感难以处理的问题需要与孩子沟通,就要想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沟通,自己要用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语言与孩子沟通。造择合适的时机、恰当的态度,沟通起来可能就少了些障碍。

7、适当放权。

对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应该让他们试着自己处理,给予他们管理自己和独自处理问题的机会。孩子会为父母的进一步信任而高兴,并能从中体悟成长。

如何与孩子沟通3

如何与孩子正确的沟通

1、孩子的需求被无视

父母无视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智能特点,一味要求孩子追高,如考试要第一,处处不能落后与人,结果,孩子无数次的努力换来无数次失败的体验,最后丧失了自信心,变得消极、自卑,养成家长要求什么,马上就放弃不良习惯。

父母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内心需求,往往采取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早教”、“强教”,让孩子望而生畏。如成龙教子,看到朗朗就要房祖名弹琴,结果孩子偏偏去唱歌;看到周杰伦就要房祖名唱歌,结果孩子偏偏去跳舞;

比如,对于孩子的行为训练,家长内心总是幻想着自己一说,孩子马上就照做,而且结果还要使自己深感满意。事实上,很多训练一是需要家长榜样示范、带动学习的,二是需要不断顺势引导、方法,三是需要时间来适应和加强的。

如何与孩子沟通 第3张
  

2、做了没有好结果。

孩子自小就喜欢听从长辈的教导,经过肯定和鼓励而加强自己的行为,从而学会做事和思考,直至最终形成自己的固有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很多孩子在家里受惯了宠爱、听惯了好话,结果一到学校,没有得到相同的礼遇——受到肯定或表扬,甚至还要得到批评。结果,孩子觉得听家长的话让自己吃亏了,便不再听家长的话了。

如,家长表扬孩子聪明,到学校老师没有认可;家里处处自主、给予自由和放纵,在学校因为横行霸道而不受欢迎;家里随便插嘴、说话,到学校因为插嘴而被视为没有礼貌。

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开始尝试着学习选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阅历的增加,孩子越来越多的开始学会观察、思考和反省。特别是当孩子到小学高年级之后,对于家长的话会不自觉地进行“再加工”,进行重新认定和选用。

当遇到家长说话与自己的想法相左的时候,孩子通常会采取这样的思考方式,即“二难—权衡—抉择”。其中二难是常常遇到的问题,权衡是一种智慧,抉择是一种策略。

父母回避型沟通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回避型的沟通其实相当于等同没有沟通。

所谓沟通,是需要双方互相交流,给出各自的意见,并不是只有一个人在喋喋不休。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当孩子想要跟我们沟通的时候,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给出我们的建议,我们的观点,我们的指引,而不是回避、隐藏和责骂。

当孩子有表达意愿,告诉父母自己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时,他(她)这是把父母当做自己最信任的人才会分享自己的心里话。此时就是父母与孩子最好的沟通时刻。

如果这时候父母因为忙,没耐心等种种原因,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采取回避型沟通方式,这会让孩子内心非常受挫,孩子会认为他们被父母忽视,他们的父母不理解自己。

孩子经历过几次这样与父母回避型沟通方式后,他们会渐渐地关闭与父母的对话框,从开始有心里话第一个就想对父母说,慢慢地就会对父母欲言又止。

如果此时父母还没有及时观察到孩子的变化,不懂得尽快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依然采取回避型沟通,那孩子以后再什么事也不会愿意敞开心扉跟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父母讲了,因为他们的父母不懂他们。

这样的情况持续久了,孩子心里的话无处诉说,孩子的情绪无处输出,会发现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很暴躁或是很安静两个极端,做任何事,哪怕是跟别人交流,都特别没自信,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极其不利。

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回避不是面对问题的解决方式,特别是年纪小的孩子,家长需要多创造沟通的机会,比如每周抽出不少于半天的时间,陪孩子做各种游戏,每月至少带孩子到郊外一次,寒暑假要带孩子亲近大自然。

时常表达对孩子的.喜爱,多肯定少否定,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个拥抱、拍拍后背、亲亲脸。重要的是,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

当父母对孩子抱有一定的同理心时,他们才能够实现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容易和孩子产生共鸣。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理解和体谅对于他们来说是最有效的情绪安抚。父母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们能够给予孩子一些正向的刺激引导的话,那么孩子就会接收到正向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给予孩子的批评否定等负面消极的刺激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孩子的性格发展自我认识会因此而产生偏差。

有些事情可以对孩子点到为止,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还是很有必要的!